李立三之女李英男,带俄罗斯剧组来醴陵了
10月23日-24日,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李立三同志家属及俄罗斯文化部拍摄组一行来醴陵拍摄调研。秋日的暖阳下,李立三同志的女儿李英男、侄儿李人扬、外孙刘铉循着李立三同志的成长足迹,在不断回望中拼凑起印象里那抹熟悉的身影;他们与俄罗斯文化部拍
10月23日-24日,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李立三同志家属及俄罗斯文化部拍摄组一行来醴陵拍摄调研。秋日的暖阳下,李立三同志的女儿李英男、侄儿李人扬、外孙刘铉循着李立三同志的成长足迹,在不断回望中拼凑起印象里那抹熟悉的身影;他们与俄罗斯文化部拍
1916年(有文献说是1917年,李立三根据自身经历纠正为1916年)中秋节,在长沙南城门看到毛主席以“二十八画生”为名发出的征友启事的李立三,很拘谨地在湖南第一师范与毛主席相约。在李立三印象里,毛主席是个“怪人”,所以没敢和他谈话,只是看了看,这是他第一次与
中国近现代工人运动的历程波澜壮阔,其中1923年发生的“二七”工人大罢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既是一次英勇斗争的高峰,也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这场大罢工的发生并非偶然,其背景是京汉铁路作为当时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聚集了大量的产业工人,他
20世纪初的中国,犹如一艘在狂风巨浪中颠簸的旧船,封建的桎梏尚未彻底瓦解,新思想的曙光已穿透云层。那时,许多知识分子,尤其是女性,开始挣脱传统的束缚,追求自我与自由。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波澜壮阔的年代,涌现了一批敢于打破常规的传奇女性。湖南长沙的周南女子
1923年1月,长沙小吴门火车站,李一纯把两岁女儿杨展塞到妹妹李崇德怀里,自己转身就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她压根没回头,只在车窗上哈了一口气,写下“再见”两个字
此消息一出令中俄人民都欢呼雀跃。中俄互签意味着中国人民终于不用在中国境内花着高昂的价钱买着“冒牌”的俄罗斯特产,意味着俄罗斯人民可以随时随地到中国旅游,体验异域风光。令大多数人想不到的是,中俄免签还意味着更方便更实惠的跨国婚姻。